回家。
書中刻畫的越南移工的拚搏人生,來台打工是為了「回家」後的將來,但現實與理想之間,總是存在著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。
出發來台前的「受訓」,來台後常常派不上用場,尤其法令不是那麼明確時,或者人心不是那麼清平時,受害的往往是苦不堪言的鄉愁。
放大一點來看,這過程就像早期的台灣,鄉下的子弟總是嚮往著「都市生活」的風光,於是北上打天下,打到後來總是自己得了不明所以的內傷,也像是台灣知識份子嚮往著「美國夢」,總覺得拚搏了一生,移民之後,理應過著幸福快樂、頤養天年的日子,但往往回過頭來思念那個曾朝夕相處的城市。
所以「回家」,但是要回哪一個家呢?
一開始的家,無非就是父母親構築的家庭,而漸漸成長後,住宿的地方是否也可以稱之為家?成「家」立業之後,是不是開始有了另一個家??或者不止一個???所以有了「台東家:老家」、「板橋家:娘家」、「三重家:新家」,還有來自父執輩的家,「嘉義:老老家」、「彰化:娘家的老家」。
「老老家」之所以老,因為有大人、長輩;「老家」之所老,因為家裡有父母;「娘家」之所以娘,是因為孩子他娘;「新家」之所以新,因為還在貸款中……所以要「回家」還得說清楚講明白,到底是要回哪一個家。
「家人在的地方,就是家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