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許多小說,但看過之後還會再從頭仔仔細細閱讀的,為數不多,而且伴隨著時期不同而不同……也許怕自己其實看過了,日後卻對書名異常陌生。不如就記載當下閱讀的心情,留下當時的感動,就像當年齊天大聖洋洋灑灑的那一泡尿…………對不起,獻醜了。
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
HQ事件的真相
厚厚的700多頁,好不容易預約到了台北市立圖書館的藏書,但第一時間並沒有翻閱。不久前收到了一則簡訊,圖書館通知這本書為屬「暢銷書」,所以原本借書期限的一個月,這本只有14天。
也算是一種提醒,也算是一種不好的習慣:會被提醒的才會顯得重要,所以夜裡就開始翻閱起這本暢銷書。
「別讓自己被吞噬了,不然你的心會變得孤單,你的筆會得悲傷。」
「想當絕對第一名的那股頑念已到了無法想像的地步:我贏的次敗越多,就越害怕失敗。」
第一人稱的敘述,第一時間竟讓人誤以為是作者自序,一翻頁其實已經是故事的開端,「 Harry Quebert」、「作家」、「偉大作品」……
「生命就一般而言的看法,並沒有意義,除非你自己努力去賦予一個意義。」「當寫作賦予你生命意義的時候,你就是個貨真價實的作家。」
「生命是一場漫長的墜落,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跌倒。」
作家的學生也是作家,學生作家成名後的作家病,導師作家也曾經……極其相似的人生境遇,勾畫的除了「犯罪」、「禁忌」,還有「愛戀」。年輕少女失蹤的謎團,牽扯著小鎮平靜的生活,愛情之外也是活生生的人性,但都逃不過時間的淬煉。
除了主角,更喜歡主角他媽媽的無厘頭,常不按牌理出牌,不論主角說了些什麼,總是按自己的思維邏輯詮釋,感覺就很「媽媽」。另一個喜歡的角色是警探:葛哈洛伍德,乍看之下很像壞人的黑人警探,其實幽默而易感動。
「為了一件事而做一件事,從來就不會有意義。」為了看小說而看小說,你覺得構不構成意義這回事???人生也許就像謊言,所以小說大家所言的寫作要件與技巧,是否也是另一種「虛構」???到頭來,生活裡僅剩得會是些什麼???
正如書背所言,這是一本「書中書中書」,文字的救贖來到小說的結局,花了整天閱讀之後,有那麼一點被欺騙的感覺,但並不是小說不好看,而是被情節欺騙的感覺,不過這也正是這本小說好看的地方,峰迴路轉轉轉啊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