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

跟雲門去流浪

「跟雲門去流浪」的圖片搜尋結果   「忙著和自己對話,就不會像西方舞者舉手投足皆是『看我!看我』」。

   跟著雲門跨出國門了嗎???有,也沒有。有的是紙上行旅,看的是林懷民的所思所想;沒有的是上次使用護照竟是蜜月時,唉,歲月催人老,時光冉冉,小孩都5歲了。

十字火焰

   看完上下兩集之後,心情異常沉重,所謂「正義」這回事,好像不適合放在打發時間的小說上,如果純粹只是拿來休閒的話。

  故事說的是念力縱火超能力者,為了法律上無法實行的「正義」,所以給予當事人的「正義之火」,於是犯下罪行卻無法被定讞的那些人,一下子就成了「焦碳」。但是這樣子的行為卻也給主角帶來相當的壓力,尤其傷及無辜卻又要勉強自己接受這是「必要之惡」,雙重壓力再加上「守護者」組織的涉入,主角最後還是死了,雖然死得心安理得。

   忍不住想起小s所言:「偽裝成正義的殘酷」,守護者的角色大概就像這樣。雖然超能力聽起來像是個了不起的事,「如果我也有超能力……」,我想這是每個人小時候都想像過的吧,或者根本就認為自己與眾不同,具有特殊的超能力,但宮部美幸裡的超能力,人生卻特別的不順遂,而且就是因為這樣的能力,造成了生活適應上的困難,因而內心更加的孤獨、寂寞。
     
   上帝關了一扇門,必定會為了你打開另一扇窗。或者也可以說,上帝賦予你一項特殊的能力,必定也會取走一樣屬於你的幸福。

   平凡是福啊。

人生鳥鳥


「人活著不是為了活得像某一個人,你就是你,不等於任何一個人。」

逝去不等於消失,重讀《人生鳥鳥》,字裡行間彷彿仍是那個笑看人間的李老師。

哲人日已遠,典型在夙昔。

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

托斯卡尼.鼓聲.豔陽

托斯卡尼.鼓聲.艷陽
起先借書的原因:
封面的這副圖。
   偶然翻閱的旅遊書,或者該說是「深度」旅遊書,就這樣莫名其妙地結了緣,一連搜尋借閱了郭正佩的五本書。
  圖文並茂似乎是旅遊書必備的內文,而地圖的索引也是基本的要求,但閱讀下來的感覺卻不是這樣。圖文當然並茂著,但沒有什麼樣的廣告,只有一段段剖析後的告別,而竟也因為這樣,連帶讓我也想要去托斯卡尼、希臘……以至於把能找到的村上春樹的書又看過了一遍,當然也包括了著名的《托斯卡尼豔陽下》(不是村上的書),甚至按「書」索驥,一一確認書中出現過的段落。
   一個月,幾幾乎都是郭正佩……村上春樹……托斯卡尼……東京……希臘……

1.托斯卡尼.鼓聲.豔陽
2.絲慕巴黎
3.聖傑曼的佩
4.希臘.村上春樹.貓
5.東京.村上春樹.旅

絲慕巴黎希臘.村上春樹.貓
東京.村上春樹.旅聖傑曼的佩(海報書衣版)

HQ事件的真相


  厚厚的700多頁,好不容易預約到了台北市立圖書館的藏書,但第一時間並沒有翻閱。不久前收到了一則簡訊,圖書館通知這本書為屬「暢銷書」,所以原本借書期限的一個月,這本只有14天。
  也算是一種提醒,也算是一種不好的習慣:會被提醒的才會顯得重要,所以夜裡就開始翻閱起這本暢銷書。
  「別讓自己被吞噬了,不然你的心會變得孤單,你的筆會得悲傷。」
  「想當絕對第一名的那股頑念已到了無法想像的地步:我贏的次敗越多,就越害怕失敗。」
   第一人稱的敘述,第一時間竟讓人誤以為是作者自序,一翻頁其實已經是故事的開端,「 Harry Quebert」、「作家」、「偉大作品」……
   「生命就一般而言的看法,並沒有意義,除非你自己努力去賦予一個意義。」「當寫作賦予你生命意義的時候,你就是個貨真價實的作家。」
   「生命是一場漫長的墜落,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跌倒。」
  作家的學生也是作家,學生作家成名後的作家病,導師作家也曾經……極其相似的人生境遇,勾畫的除了「犯罪」、「禁忌」,還有「愛戀」。年輕少女失蹤的謎團,牽扯著小鎮平靜的生活,愛情之外也是活生生的人性,但都逃不過時間的淬煉。
  除了主角,更喜歡主角他媽媽的無厘頭,常不按牌理出牌,不論主角說了些什麼,總是按自己的思維邏輯詮釋,感覺就很「媽媽」。另一個喜歡的角色是警探:葛哈洛伍德,乍看之下很像壞人的黑人警探,其實幽默而易感動。
   「為了一件事而做一件事,從來就不會有意義。」為了看小說而看小說,你覺得構不構成意義這回事???人生也許就像謊言,所以小說大家所言的寫作要件與技巧,是否也是另一種「虛構」???到頭來,生活裡僅剩得會是些什麼???
  正如書背所言,這是一本「書中書中書」,文字的救贖來到小說的結局,花了整天閱讀之後,有那麼一點被欺騙的感覺,但並不是小說不好看,而是被情節欺騙的感覺,不過這也正是這本小說好看的地方,峰迴路轉轉轉啊。
        

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

最親密的陌生人


「別在黑暗中等待……」

最親密的陌生人是誰???枕邊人???還是最親密的知己???還是……為了保護自己最親密的人,所以選擇承擔目擊的秘密而離去,一別竟已17年。17年後又回到了熟悉的場域,但已不是那個原來的我。

還是不習慣沒有米隆.博利塔的哈蘭.科本……書中的場景感覺有些片片斷斷的,尤其對照正在看的宮部美幸,就是少了些一氣呵成的味道,我覺得。還是這種手法叫作「蒙太奇」,電影場景一幕幕呢???

一池荷花的身影

都市裡的生活大不易,朝六晚五的上班日子也挺苦悶的,尤其是星期一與星期五最明顯。迷上最近的金山小白鶴,三不五時就得看看網路傳來的畫面,仔細一想,感覺還蠻悲哀的。試想一個人對著網路的一池荷花傻笑,等待著小白鶴傳來的畫面,這感覺怎麼想都不協調。

但轉念一想,其實也可以是生活的一些憧憬與想像,就算只是個過客,那一池靜謐的荷花也值得了。


火車


唐諾寫的書評,小黑柯受良試開Volkswagen的Golf車,他說:「整輛車感覺很『緊』,改天也牽一輛回來玩玩。」

宮部美幸讓唐諾想起了福斯汽車,「很緊」。

《火車》是一部獲獎的作品,至於是什麼獎,我想有興致的應該可以找得到想關的介紹。內容陳訴與信用卡相關的信用破產問題,卡債、卡奴在現今聽起來已是習以為常的字眼,但我想當時一定衍生出許多的社會問題,當然現在也是問題多多,只是比較公開與透明。但是與「火車」有什麼關係??????

除了信用問題,「冒用身份」也是書中欲解謎的部分,如何成為另一個人,難道非得「除去對方」不可???除掉對方之後,開始了自己或者已去的對方的新生活,這樣就可以抹除「自己曾經」存在的痕跡嗎???明眼人的你我應該都不難推理這樣的存在不合邏輯,但「身入其中」時,又有多少人能夠理性的抽離呢???

回過頭來說「火車」, 第一幕場景就是主角上了火車,再來第十章有了《拾玉集》的詮釋:「火車今日過我門,哀憐欲往何處去。」日本俳句嗎???其實自己是不懂的,但不影響看小說的心情。

「我要問妳什麼根本不是問題。其實我見妳是想聽妳說妳自己的故事。」

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

熱帶魚

熱帶魚如果看小說時,竟然看見自己的名字寫在了書上,當下的感覺應該會是怎麼樣的呢???
 所以二話不說,趕緊拿給家人看:「看,我的名字……」,「該不會與作者有什麼關係吧」, 「怎麼可能,人家是日本人」,「哪為什麼你有個日本名字?」「我哪知,問我爸你公公啊」、「去哪問?點香拜拜嗎?」!@#$$%%^&*(()))(*&^^%$%#@$@#!

言歸正傳,看過吉田修一的《惡人》,敘述的惡人其實也不是惡人,而是生活中滿是苦悶的每一個人,在不對的時間做了錯誤的事情,所以就成為了「惡人」,所以「惡」的情有可原,或者「惡」的有些無奈,儘管不對的事依然不對,但對於人性來說,其實也很難去界定誰一定就是對,而且一直對;誰就是錯,而且一直錯,所以善惡包容在一起,善中有惡,惡中有善。

熱帶魚魚缸的霓虹燈亮著,浮在一片黑暗的房間中,成為黑暗中唯一的救贖。屋子裡奇怪的成員組合,各自的孤島正尋求著一座安穩的港口。

「《羅生門》書上有一句話:『餓死已在意識之外』,下人的周遭只剩下蟋蟀,他覺得連饑荒的城鎮都沒有他的容身之處,他深深地陷入孤獨的深淵當中。」
「既然如此,他為什麼還要攻擊老婦人呢? 」
「正因為太孤獨、太寂寞了,不是嗎? 」

「對別人好的人,如果本來就是個寂寞的人的話……」

所以最後主角買了一大把打火機,灑向游泳池,入水飄散的彩色打火機沉到底之後,就像活過來似的熱帶魚,生龍活虎地游來游去。

2015年4月24日 星期五

台灣最美麗的風景,人

許久沒有因為一張照片而感動了……

聯合報頭版,上網一查,原來相關的訊息還真不少,甚至還有網路攝影機著這小白鶴棲息的荷花田,突然之間很想到金山清水溼地,看看這隻小白鶴……

誰在暗中眨眼睛

「生命中,總有一個錯過的眼神。」

王定國是誰???誰是王定國???筆觸彷彿可以透過千山萬水找上你,然後戳著你的痛處,再輕輕地轉身離去……

這樣子詮釋這兩本著作,感覺有些變態大叔的意味,但每每讀完一段、一節、一篇之後,往往會像手指沾染上的味道,縱使洗過三、四遍,氣味好像就是無所不在。
那麼熱,那麼冷













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

那些乘客教我的事


那些乘客教我的事
「這世界有一種安排,你們不會懂,只能學著接受。」

偶爾會有一兩本,看過之後想要收藏的書,正閱讀的這本就是,雖然買書又會被媽咪唸,但心裡想著:「二手書可以了吧……買了」。

買了之後,又看了一遍,反覆思索著為何又花了錢買書,排版???印刷???內文???風格???說不上來,但字裡行間的確有很多的共鳴,難不成是同一個時代的人,陳夏民???

算了,想再多也無法退貨,更何況還挺喜歡的,所以,再讀一次吧。

太多幸福

諾貝爾獎得主艾莉絲.孟若短篇小說集:《太多幸福》&《親愛的人生》諾貝爾文學獎的魅力果然無法抵擋,尤其是像我一般的凡人,所以預約等待了許久的Alice Munro,一回氣借了《太多幸福》、《親愛的人生》 ,但奇怪的是,雖然都是短篇小說,但不知怎地讀的速度出奇的緩慢,有些像是陷入文字的泥沼般,動彈不得,於是借書時間到,還書。

相隔好一陣子後,又再次借了書來,這次預約的時間短了不少,大約是購入了的數目多了,或者退了些風潮。再次讀起了孟若的小說,短篇小說的平實人生,慢慢地讀出了些味道,大概讀她的小說,須要更多的時間品味,不宜像偵探、推理、武俠小說般,大口大口地閱讀,但讀到來,還是得坦承:「孟若不是我的菜。」

還書。

不累幹嘛睡

「有些美好不在於豪華,而在於單純。」

「旅行的意義是時空的交換,心情的交換,人生的交換……更多的是自己內心想法的交換。」


圖文並茂的蕭青陽,亦莊亦諧的蕭青陽,行走於撒哈啦沙漠的蕭青陽,瑟縮於北極的蕭青陽……突然想起新聞報導上的辭職信:「世界很大,我想去看一看」……

是啊,世界很大,台灣也不小,我也想要看一看,走一走,玩一玩,想一想,跑一跑,逛一逛……尤其朝七晚五的生活,有些不知道在做些什麼,雖然還不至於混吃等死,但多少得不時檢討反省確認一下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。

不累幹嘛睡。

公開:阿格西自傳

 「憎恨老是害我屈膝跪地,但愛卻讓我雙腳挺立站直」。

搞了半天,原來阿格西討厭「網球」,打網球根本就不是他老爸的夢想與執著,所以造就了這樣子的阿格西。

搞了半天,原來叛逆的阿格西式長髮,只是為了掩飾日漸「上升」的髮際線……

搞了半天,原來阿格西就是阿格西,不是天王老子,也不是你所以為的阿格西。


成長過程中,每個人心裡都會有個「阿格西」,都會有個不斷告訴自己的聲音,不斷反省自己的聲音,不斷導引自己的聲音,也許不見得每個人的都是正向的,但無論正向與否,其實都是在尋找原來的自己,就算找到了以後,也會質疑、確認、再質疑、再確認……於是過程中就有了各自不同的體會與詮釋。

看完了阿格西,其實我還想看葛拉芙……不曉得阿格西會不會說服她也來本自傳。

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

那時候,我只剩下勇敢

「那是唯一能夠找到她的地方:我心底。」

 痛失親人的傷,不是當事人,任誰都無法確切的了解。失去了摰愛的母親,而且來得這麼突然,這麼快,內心一定是無法接受的,於是逃避、生氣、責怪、墮落……然後再把自己搞得半死不活。就像人類這種生物,面對所謂的「挫折」時,常會有的各種舉動,但終究還是得面對自己,遲早。


「我已在野外生活了三十八天,這時間長得足以讓我明白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。話雖如此,當事情真的發生時,我仍感到驚訝。」

書背寫著「人需要的不是『逃避的出口』,而是『面對的入口』」。歐普拉訪問:「這趟徒步之行教妳什麼?」作者答道:「接受。」

再再令人想到已故的聖嚴法師:「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」,乍看之下簡單的話語,但過程卻是異常艱辛, 所以作者選擇脫離當下的生活,選擇踏進一個未曾進入的領域,選擇接受自己的選擇。

當一層層厚繭脫皮之後,新長成的皮膚會變得更加厚實強壯;內心中一道道疤撕開之後,也許會庝痛得令你不醒人事,但之後癒合的傷口,會更加溫柔地包圍著你的思念。

但反省起來,我自己卻是沒有這個「勇氣」做這事的,因為畢竟是個「怕痛」、「懶得改變」的人生,雖然避免不了日常生活中的「小痛苦」,但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,不就在於這自我欺騙,喔不,是自我安慰、自我療癒的超能力嗎!!!!!

也許等到那天一直一直墮落下去時,才會懂得在谷底時的勇氣吧!!!!!I明白地說,就是我沒有勇氣,所以等到那個時候,我不知道我會不會勇敢!!!!!但看了書,我覺得我會、我想、我要勇敢。

PS純粹個人反省,但書真得好看,一口氣看完,連倒好的水都忘了喝。

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

回家

回家
回家。

書中刻畫的越南移工的拚搏人生,來台打工是為了「回家」後的將來,但現實與理想之間,總是存在著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。

出發來台前的「受訓」,來台後常常派不上用場,尤其法令不是那麼明確時,或者人心不是那麼清平時,受害的往往是苦不堪言的鄉愁。

放大一點來看,這過程就像早期的台灣,鄉下的子弟總是嚮往著「都市生活」的風光,於是北上打天下,打到後來總是自己得了不明所以的內傷,也像是台灣知識份子嚮往著「美國夢」,總覺得拚搏了一生,移民之後,理應過著幸福快樂、頤養天年的日子,但往往回過頭來思念那個曾朝夕相處的城市。

所以「回家」,但是要回哪一個家呢?

一開始的家,無非就是父母親構築的家庭,而漸漸成長後,住宿的地方是否也可以稱之為家?成「家」立業之後,是不是開始有了另一個家??或者不止一個???所以有了「台東家:老家」、「板橋家:娘家」、「三重家:新家」,還有來自父執輩的家,「嘉義:老老家」、「彰化:娘家的老家」。

「老老家」之所以老,因為有大人、長輩;「老家」之所老,因為家裡有父母;「娘家」之所以娘,是因為孩子他娘;「新家」之所以新,因為還在貸款中……所以要「回家」還得說清楚講明白,到底是要回哪一個家。

「家人在的地方,就是家」。

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

龍眠

「龍眠」的圖片搜尋結果偶然的圖書館,閱讀宮部美幸的初體驗:《魔術的耳語》,而漸漸沉入宮部美幸敘事的節奏裡,於是一口氣看完了《魔術的耳語》,再把圖書館裡剩下未閱讀的宮部美幸全部借出……

原來其著作等身,作品豐富,內容包羅萬象而可區分成五大類,說不上來自己會喜歡哪一種類型的宮部美幸,所以就手邊能借到的書籍閱讀,而《龍眠》這小說就意外的吸引自己的目光。

《龍眠》說什麼呢???

特異功能的青少年,失意的雜誌記者,與一連串的偶發事件,但故事最吸引我的反而不是情節,而是字裡行間蘊藏的「幽默」與「人性」,就好像是這個世界會真實發生的事情,就好像是現實生活中會出現的場景與對話,所以閱讀起來份外有臨場感,至少不是虛幻的靈異,也不是生活硬邦邦的那一面。

至於結局……自己來看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