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

關西三部曲:萬城目學

一、鹿男:
    第一次接觸的萬城目學,就是這本鹿男,忘了是幾年前。後來電視上正報導著奈良的鹿,其實沒有這麼的「可愛」,反倒是因為觀光的因素,鹿變得更加地平易「近人」,就有點像是壽山的猴子,手上的零食極有可能被「搶」走……拍成的日劇,動畫的「鹿」看起來有些「虛假」,感覺上還是「小說」文字更讓人容易有美好的想像,但拍成影像後,反而因人而異而有不同的喜好……






二、鴨川荷爾摩:
   「鴨川」:地名;「荷爾摩」不是「荷爾蒙」, 是一種似戰爭的遊戲。有點鬼神的意味,小鬼們的戰爭,靠得是發號司令的人類成員。欲表現小鬼的想像,影片上呈現的落差,其實還是令人沒有耐心看完電影,所以快速瀏覽過之後,草草地算是交代了功課,而小說當然還是認真地看完,發揮自己腦海裡的想像。
 





三、豐臣公主:
   還沒預約到書,但光看書名,其實還挺引不起我的興趣,以為是沉重地歷史古裝劇,對話內容會有不熟悉的地名、人名、歷史、典故……等,但一看電影,卻發現原來曾經看過前段與後半,巧合。
   巧合之中還挺吸引人的:大阪國的首相,檯面上是賣大阪燒的店家老闆、鬼之松平愛吃冰淇淋、大阪國的緊急召急令是「葫蘆」(萬成目學自述其日常生活也有種葫蘆、玩葫蘆)……但更好玩的是,好像主演的幾位演員,會在不同的萬成目學電影中出現(鴨川荷爾摩例外),所以偶爾會有「錯亂」的感覺……但無疑地,這三部「影片」之後,最最喜歡的還是這部「豐臣公主」。
 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